昨天发布的中考新政炸了,怎么所有人都像第一天知道这件事一样,新政其实早就出了,只不过昨天是更细化了一些规则和数据。虽然官方把图已经做的很细了,但不少家长还是很迷,新政的分配机制到底是怎样的?
教育公平一定是教改的大方向和目标,现在中考新政也已经安排上了,一句话概况就是:中考新政下,无论是菜中还是牛校,都保证有学生进市重点~
考试改革
先来看一下考试本身:
在新中考中,总分变成了750分,新增的历史、道德和法治,各60分,其中,该两门科目都是由30分日常考核+30分开卷考试组成。
肉眼可见的考察的维度变广,所以中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卷面考试了,而是一场综合能力大比拼。比起考试,相信中考的招生政策是大家更关心的!
招生方式改革
新中考下,自招比例将大幅度下降,降到了不超过6%;名额分配将成为市重点高中招生的主要方式,其次是统一招生,换句话说:裸考,其重要程度变得更高了。
我们分情况讨论,首先是四校部分:
比如说:
复旦附中招生计划300人,名额分配65%,约195人
195人的80%(156人)分配到16各区,195人的20%(39人)分配到各区的不择生源学校,每个区被分配到的名额按照中招报名人数等比例分配。
接着是其他市重点:
比如说:
七宝中学假如招生计划400人,名额分配比例65%:260人
260人的70%:182人,182人分配到区内不择生源学校,这182个名额和区内其他市重点(包括区内四校分校)的分配到校名额一起给区内不择生源学校抽(初中抽取的数量比例和该初中的人数相关,但一定会保证每个市重点至少有一个名额分配到每个初中);260人的30%:78人分配到本区(5%-10%)和外区(90%-95%)。
名额分配详解
分配到校
根据区内初中的规模,规定每家获得的总量,抽签决定具体拿到什么学校多少名额。
初中获得名额后,该初中学生可以填一所有分配名额的高中的志愿。中考后,按该所学校填报名额分配志愿的学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录取。
所以,这个名额是校内竞争,在自己学校里考到最好就可以了,和其他学校学生无关。(说人话就是:菜中尖子生能进市重点!)
名额分配先于平行志愿录取,所以和平行志愿分数线无关。如果名额分配没有录取,那么再进入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分配到区
分配到区类似于现行中考制度下的零志愿。新政策下,30%的"分配到区"计划中的将有90%-95%分配到外区。
细心的家长已经发现了,四校的录取也采取了以名额分配为主,所以,普通中学学生进四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只要你足够优秀~
比如说:
小红是虹口区丽英小学的,对口五十二中学,小学里基础扎实,习惯养成的非常好,到了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小明高考那年,凭借分配到校的市重点名额成功进入复兴高级中学!
小绿摇号进了华育,经过分层教学巩固基础,提高优势,和自己不断的努力,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但在校内始终竞争不过其他同学,到了小绿中考那年,通过1-15志愿裸考报考高中,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考上了市重点。
谁笑了?
真正的菜中里的好学生应该是笑的最开心的,原本升学率堪忧的菜中,自招进市重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一般也考不过别的好学校,通向市重点,或者说是比较好的市重点的大门基本上是被锁的死死的~
如果要说本来就有推优,那大多数的菜中推优生的确能上市重点,但三流市重点概率比较大,未来有分配到校的市重点名额了,菜中的尖子生就有了打开所有市重点,甚至是四校的金钥匙!
目前,上海的顶尖高中有不少和某些初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每年的预录情况来看,有“血统”的初中每年都在自招里集中被某重点高中预录。
而在新中考里,市重点高中的自招比例明显降低,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飙升,所以,这些初中失去了优势~
并且,我们在细则中反复看到的一句话“不选择生源的学校”。这部分学校指: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采用对口入学(主要指户籍对口和学校对口)、摇号入学,不挑选学生的学校,均可视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所以,名额分配到校计划是向:对口入学、摇号入学、统筹入学的学生分配,学生须在毕业初中学校在籍在读3年及以上,原则上不得集中分配到个别班级。所以,除了今年摇号入学的,这些民办牛校在读学生享受不到“分配到校”政策!而且转学都来不及...
给所有同学的建议
无论市重点招生名额如何分配,不管我们怎么盘算哪个学校哪个区划算不划算,最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裸考将来会成为升学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所以,提高学科成绩及综合素质是目前能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事!
就算前文说到了一些民办牛校在名额分配上吃了亏,但在本身的生源和教学质量非常强势的情况下,走统招这条路也能领跑其他普中/菜中,依然不影响市重点的录取。并且,这样我们也能清楚看到,这些牛校到底是凭和高中的关系出位的,还是凭教学实力说话的。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2021年3月23日 下午3:52 1F
非常不错!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