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了,对于民办小学和初中的新生来说,这一学期一定是特别的经历。
即使过了8个月,现在我们回想起来,当时摇号后的家长百态,依然令人记忆犹新!
摇号摇不进,公办回去被统筹让人很无奈;摇号摇进了,学业上的差距让普娃无法追赶,学校进一步的操作分生源让人焦虑不已。
摇进民办的普娃真的快乐吗?
今年要不要参加民办摇号?
去年的情况是:
一流民办报名人数几乎都是超额,需要摇号进;二三梯队基本都即报即录(个别除外)。
关于摇号的选择,以下这份数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爸妈对于是否报考民办还是很理智的。
36.5%对口不行,坚决去摇号碰运气;32%家里对口一般,抱有希望去摇号,也能接受公办统筹。
对于本身对口热门公办的家长,放弃民办摇号最稳妥,万一摇不上回对口公办,大概率是面临鸡飞蛋打的结局。
对口是菜小或者对口一般公办,摇不上,回公办同类排序靠后,基本没影响。
上海升学强校除了生源外,与鸡血成一定正比关系,即使有亲爸爸罩着的华育、兰生复旦等著名学校。
就拿一哥华育说,周周有测试有排名,如果一不留神就会垫底,据说除了几个学神级别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垫底的体验。
一姐兰生复旦,虽然在一众鸡血名校里只能排到中等程度,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社团活动很火热,考试排名不多,但教学进度不快但非常难,比如数学基本同步到奥数水平。
现在生源优势没了,很多民办都想力证没有生源依然能出好成绩,可想而知,民办只会更“努力”。
虽然政策规定不能排名考试,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进了学校后,学校自然会有各种办法暗戳戳鸡血不停。
所以,有了好运气进了民办,但进去之后牛娃和普娃差距依旧存在,孩子是否能接受高强度的学习,以及可能即使很努力了,还只是不至于垫底的结局。
公民办没有绝对的好坏,是否适合孩子,应放在第一位考虑。但,无论走哪条路,最后都会在初升高相遇!所以我们在一起看看绕不开的中考。
新中考政策下的名额分配政策,市重点高中有50%-65%是分配给不选择生源学校,意味着新政后哪怕办学质量再一般,也会有一定名额将学生送进市试验性示范性高中。
名额分配政策对于民办是没啥捡漏的机会,虽然民办不选择生源,但是在民办中当领跑员的难度系数太大。
民办最佳优势的是自主招生的15%,比如初中名校,兰生复旦中学、张江、华育等学校,在自招的时候相对而言会有一些优势。
选民办就要想好,这条路线就要一路鸡血到底,才能通过自主招生或裸考取得好成绩。民办除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业水平有要求外,还涉及到你的资金,以及对学陪读的参与度。
民办需要家长的高度配合
如果都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来摇号,那你就读的一定不同于曾经的华二初中。如果你本来就是适合的华二初中家庭,那你读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华二初中”
民办预算高
不止学校很贵,不光学费高,还有各种额外开销,比如:春游去的是迪士尼,每学期都去各大音乐厅和大剧院,一日五餐和全套校服都得买,国际活动和海外学校等。
孩子基础不能太差
以前民办选的都是有基础的孩子进来,所以能在创新类大赛上有优势,从第二年开始学校开始选拔“兴趣班”,优秀的孩子才能更优秀,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如果以上三点爸妈觉得自身都满足,民办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仅仅以为有了好运气,摇号进顶级民办就能高枕无忧,肯定是草率了。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捷径可走,毕竟进了好学校只是良好的开端而已,中高考一直都在。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